臨報融媒記者 閆春秀 通訊員 張偉 王勝喆
“陽光公益、沂蒙義工、四點半課堂、情暖夕陽、守護雛燕……”在平邑縣,身著紅馬甲、手舉志愿服務隊旗的志愿者,遍布城鄉大街小巷,他們為困難群眾和留守老人送去滿滿愛心,打造“宗圣故里 孝善平邑”志愿服務品牌。
平邑是宗圣曾子故里,孝善文化源遠流長。近年來,平邑縣注重挖掘孝善文化傳統和孝德典型事跡,推動“孝善文化百村行”“孝德文化進校園”等一系列特色項目,并涌現出“中國好人”包秀成等一大批“孝善平邑”的代表群體。為進一步實現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制度化、常態化,8月28日,平邑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推進暨“宗圣故里 孝善平邑”志愿服務品牌發布會召開。會上,縣委書記包華為志愿服務品牌揭牌,標志著該縣打造志愿服務品牌工作全面啟動。
在地方鎮新華村,每天下午“四點半”課堂都會準時開課。附近村子里的留守兒童聚在這里寫作業、看書、做游戲,幾位鎮上的退休教師也定時來此為孩子們輔導。
9月27日,在仲村鎮峽玕村,3名志愿者來為行動不便的貧困戶鞏燦英打掃衛生。如今,在平邑縣各個村莊的街頭巷尾,到處都能看到紅旗招展、佩戴袖章的志愿者隊伍,他們活躍在社區和村莊的房里院外,宣傳踐行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”、婚喪嫁娶移風易俗等理念,文明之風吹遍平邑鄉村。
志愿服務活動開展以來,志愿隊員巧妙運用身邊的典型和通俗易懂的語言,把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傳播到群眾中去,從身邊一點一滴小事做起,實踐活動開展得既實用又接地氣。
卞橋鎮時家村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,樹立“黨建引領做表率,志愿服務展風采”隊伍品牌,把村規民約落實到具體工作中。通過黨組織領辦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,帶領群眾脫貧致富。在黨的建設、脫貧攻堅、集體增收等方面,群眾滿意度測評達100%。
“將一個公益活動打造成一個志愿服務品牌,能提高志愿服務質量和志愿者的服務能力,志愿服務組織有了響亮的品牌,就能夠獲得更多人的支持?!逼揭仃柟夤嬷驹刚邊f會主席楊東說。
平邑縣按照“整合共建、融通共享”的理念,對現有志愿服務資源進行整合、改造升級,明確功能定位。突出建設體系、服務陣地、志愿隊伍、示范群體四個重點;完善領導組織、體制機制、激勵褒獎、資金投入、考核監督、宣傳引導六項保障;堅持城鄉同步、雙向互動、多點開花,全力打造志愿服務品牌。
該縣還立足縣鎮村三級文明實踐陣地,準確把握基層群眾思想特點,采用“講、評、幫、樂、慶”等方式,進一步增強文明實踐活動品牌的實效性和感染力,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參與志愿服務。此外,還建成了“平邑文明實踐云”,鏈接縣融媒體平臺,打通各專業志愿隊伍、社會團體、村居群眾的溝通渠道。各級新時代文明實踐點通過“基層點菜、中心派送、政府買單”的形式,實現群眾點單與志愿接單的銜接,實現志愿服務更加精準化,把文明實踐工作全面融入群眾生產生活中。
平邑縣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把志愿服務與群眾需求相結合,充分聽取民聲,創新推出多種志愿服務模式,滿足不同群眾的“點菜”需求,開展精準服務。截至目前,該縣共注冊志愿服務者14.6萬余人,成立1支志愿服務總隊,建成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、4個鎮街新時代文明實踐所、555個村居新時代文明實踐站,縣鎮村三級文明實踐陣地實現全覆蓋。
來源:瑯琊新聞網 原創 編輯:劉玉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