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如果說人才與企業的合作是鮮花,那么服務人才就是廣植綠葉。我們就是要通過廣植綠葉來襯托鮮花,為鮮花輸送營養?!迸R沂臨港區高新技術企業(孵化)服務中心副主任鄭皓如是說。臨沂臨港區“以政策留人、用感情留人、靠服務留人”,全心全意為人才“搭臺子、架梯子、鋪路子”,做到人才身心“兩手抓”,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。
凝聚人才招引“磁力場”
人才是第一資源,人才工作也是經濟工作。臨沂臨港區通過一系列人才政策支持、打造立體聯動服務機制、優化人文和營商環境,提升核心競爭力,打造人才招引強力磁場。
今年9月8日,臨沂臨港區發布《臨港區進一步優化人才發展促進科技創新的實施辦法》,進一步完善了支持人才創新創業的政策措施,為所有到臨沂臨港區工作、發展的各類專家學者和高層次人才創造一流的發展環境,全面打造人才洼地。
“我們實施高學歷人才倍增計劃,由區財政承擔50%,對企業引進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、碩士研究生和‘雙一流’本科生,每人每月給予3000元、2000元人才津貼?!迸R沂臨港區高新技術企業(孵化)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李良告訴記者,臨沂臨港區建立了多層次、全面的人才獎勵政策,對全職引進到臨港區工作并在臨港區工作滿3年以上的“兩院院士”或相當層次的海內外頂尖人才,經認定給予500萬元經費補助;對獲得“中國政府友誼獎”“齊魯友誼獎”“沂蒙友誼獎”的獲獎專家,分別給予20萬元、10萬元、5萬元獎勵……臨沂臨港區人才政策優勢不斷凸顯。
搭建人才驅動“大舞臺”
梧桐茂兮,鳳凰來棲。吸引高層次人才,不僅要給予其物質待遇,也要為其發揮才能、施展抱負搭建廣闊的平臺。
臨沂臨港區聚焦打造人才集聚高地目標,鏈接創新創業要素資源,堅持需求導向,對全區20余個市級平臺進行摸排,組織企業申報省級工程實驗室,經省市評審,景耀玻璃已成功申報省級工程實驗室。同時,臨沂臨港區深入開展全區企業人才摸底調查,精準掌握企業人才科技實際情況,深入挖掘重點人才儲備項目,針對儲備項目進行多輪實地走訪,征集企業人才需求,協助企業聯系高端人才,組織常美機械、鶴洋木業、玫德臨沂等4家企業申報省重點扶持區域引進急需緊缺人才、泰山產業領軍人才等省級重點人才項目;組織大型物料堆三維重建及體積估算系統和高性能OCA光學壓敏膠2個項目及同其智能和亞欣電子2家企業參加市高層次人才創業大賽。
今年上半年,臨沂臨港區已完成對全區2588家企業的摸底調查,結合企業實際需求,積極“走出去”,到省農機科學院、山東理工等開展招才引智工作,產才對接精準度日益增強。
開通人才服務“直通車”
環境優,則人才聚。實踐表明,引來才、留住心,靠的是有感情的服務。臨沂臨港區深化人才服務“一次辦好”改革,針對各類人才特別是高精尖緊缺人才開展“管家式”“保姆式”服務,及時解決人才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,處理好留住和用好人才的“最后一公里”問題。
臨沂臨港區建立高層次人才服務專員制度,開辟人才“綠色通道”,提供政策咨詢、項目申報、業務辦理、子女入學、落戶手續等高效專項服務。高層次人才子女屬于學前教育或義務教育階段的,優先協調安排到臨港區范圍內公辦幼兒園、學校就讀;定期邀請省級及以上高層次人才參加休假考察活動;定期為高層次人才提供健康體檢、健康評估、定向就醫等綜合服務。同時,為留住人才,臨沂臨港區對企業全職引進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及以上人才、碩士研究生和“雙一流”本科生,簽訂3年以上勞動合同、繳納社保并落戶臨港區的,在臨港區范圍內購買房產,博士研究生及以上人才一次性給予20萬元購房補貼,碩士研究生和“雙一流”本科生一次性給予3萬元的購房補貼。
臨沂臨港區聚焦聚力健全人才制度體系,打出招才引智“組合拳”,引領人才服務“升級”,以人才賦能促經濟發展,為建設“產業興旺、宜居宜業、綠色生態”的魅力濱海新城提供智力支撐。
臨報融媒記者 孫昌鳳 通訊員 李霞
來源:臨沂日報 編輯:張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