費城街道高度重視法治鄉村建設工作,以“紅色網格”社會治理模式為抓手,多措并舉,狠抓落實,扎實推進法治鄉村建設工作。
該街道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模式,堅持黨建引領,綜治、公安、司法、工作區等全面參與,推動鄉村矛盾糾紛化解多元化,落實“民事民管、民事民辦”的鄉村大調解工作模式,推廣“黨員+網格員+村民代表”化解矛盾做法,完善農村法律服務,加強農村法治教育,引導群眾形成學法守法習慣,有效提升鄉村治理的法治化水平。
“立體化防控”建設平安鄉村。他們全力構建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,深入推進“雪亮工程”升級版,2019年街道已實現行政村6路以上、自然村4路以上的農村治安視頻監控全覆蓋。推進網格化服務管理,在145個村居創新建設“紅色網格”服務管理模式。77個行政村居實現一村一警務助理,網格員和警務助理全面參與站崗巡邏、平臺值守、排查矛盾糾紛工作,實行社會治安隱患問題“清單式、動態化”管理。以“積分制管理”的方式鼓勵平安志愿者服務隊開展平安巡防,各村居建立了20人以上的平安志愿者隊伍。
“多元化化解”建設和諧鄉村。他們認真學習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,全面落實“鄉村大調解”機制,在綜治中心建立了群眾訴求接待中心、在13個工作區建立了民調工作站、在145個村居建立村級矛盾調解室,健全鄉村專職調解員、特邀調解員、村法制指導員、穩定信息員、調解志愿者五支隊伍,形成鄉村逐級排查、梯次化解的矛盾化解格局。探索實行村民議事向矛盾糾紛化解拓展,做到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街道”,提高響應群眾訴求和為民服務能力水平。
“專業化服務”建設法治鄉村。該街道積極開展鄉村法律咨詢服務,發揮司法所作用,與法律進鄉村、一村一法律顧問、街道辦事處設立法律顧問和公職律師相結合,建設覆蓋鄉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,切實解決群眾的實際法律問題。深入開展農村法治宣傳教育,引導轄區居民依法維護權益、化解糾紛,開展“民主法治示范村”創建,重點打造了新劉莊村、仰圣社區2個法治鄉村建設示范點。實施農村“法律明白人”培養工程,培育一批鄉村“法治帶頭人”,提高群眾法治素養。
?。ú芙ǔ?李輝)
來源:瑯琊新聞網 編輯:劉玉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