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秋時節,郯城縣泉源鎮毛家社區紀莊村文化廣場上,涼亭在郁郁蔥蔥的綠樹掩映中秀美典雅,古樸的青磚、長長的走廊,與功能齊全的黨群活動中心遙相呼應,讓群眾性日常文化生活更加紅火。
然而,兩年前,這里還是一片雜草叢生、生活垃圾堆積的廢舊養殖場,一到夏天,蒼蠅蚊蟲亂飛,氣味難聞。實施人居環境綜合整治,對養殖場進行清理,平整場地,并加以設計和改造,建起了文化廣場,實施了綠化、硬化、亮化工程,這個曾經的廢舊養殖場變為村民健身休閑的文化廣場,使村民健身有去處、文化學習有陣地、娛樂活動有場所?!岸嗵澚松厦媾蓙淼牡谝粫?,我們村變化真大!”提起村里的變化,村民豎起大拇指。
按照省委、省政府部署要求,從2012年開始,在省直機關和企事業單位中開展“聯百鄉包千村”行動,選派“第一書記”到貧困村抓黨建促脫貧。2019年4月,來自山東科技大學的5名干部,派駐到泉源鎮毛家社區毛家寨、南毛村、紀莊村和小王莊村四個村擔任第一書記。這是山東科技大學積極響應號召,在全校范圍內公開選拔的第四批第一書記。
紀莊村駐村第一書記李恒忠就是其中一員。據介紹,紀莊村有313戶、1300人,1896畝地。村級集體經濟薄弱,群眾經濟收入主要靠傳統種植和外出打工。自2019年5月到村任職以來,李恒忠吃住在村,秉行輸血與造血并重的理念,同時堅持把強班子、帶隊伍貫穿到幫包工作的全過程。
修路、通水、建文化廣場、改造汪塘……短短一年多時間,紀莊村發生了巨大變化。原先坑洼不平的土路變成了寬敞平坦的水泥路;廢舊養殖場經過改造,成為設施齊全的文化廣場;隨處可見垃圾的汪塘不見了,取而代之的是帶有涼亭等設施的景觀路……
路通了,燈亮了,村民娛樂生活豐富了,李恒忠就想著怎么讓有著青山綠水的紀莊村煥發新機。他先后5次組織村民40余人次到濰坊、青島、煙臺等地考察學習吸取經驗。
紀莊村是傳統農業村,李恒忠組織村“兩委”研究討論,決定充分發揮種植優勢,改變土地種植結構。經過多方調研,最終確定種植水果蘿卜、洋蔥試驗,讓百姓看到收益后再進行推廣。2019年下半年,村內水果蘿卜試驗田畝產量達到5000公斤,示范帶頭作用良好?!皬氖罗r業種植10多年了,一直都是種些玉米、小麥,每畝地也就千余元收入,自從聽了第一書記的建議,引入了水果蘿卜,畝產值達6000余元?!贝迕窦o朝強高興地說。
提升村干部戰斗力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、改變土地種植結構、提高土地效益是山東科技大學第一書記工作隊駐村幫扶的縮影。同時,第一書記工作隊充分發揮高校優勢,入村第一天就將教育扶貧作為重點工作來抓,暑期支教、與小學老師共度教師節、組織村內高中生到北京大學、清華大學等高等學府游學、給小學捐贈謄印機……同時,統籌扶貧資金投資光伏發電項目,既實現貧困戶增收,又持續增加村集體收入;成立郯城縣佰興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,積極嘗試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帶領村民致富,促進村集體增收;盤活村內大棚,種植西葫蘆、西紅柿等,投資產業扶貧資金建成多肉花卉大棚,逐步樹立“馬陵山”蜜桃品牌,積極推進“馬陵坡”小米和“小別杠”古法壓榨花生油項目,引導發展現代農業。
在山東科技大學第一書記工作隊的帶動下,如今的毛家社區,村容美麗、山花爛漫,村民精神煥發、斗志昂揚……處處洋溢著村民們幸福的笑容。
臨報融媒記者 趙澤軍
來源:瑯琊新聞網 原創 編輯:劉玉剛